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不一樣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人和事都不能憑外在的樣貌及表徵而斷定他們的實質價值和意義,在食物的文化上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外貌非常醜陋的皮蛋便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美食佳餚。但在西方人的眼中則敬而遠之,同樣地我們亦很容易因為人的外貌而茫下定斷,因而忽略了別人的潛能和真正的內在價值,榮休的總會七十員馬林.簡森 (Marlin Jensen) 長老分享了以下的一段往事:「我在一九四二年出生, 在這的兩年前母親生下哥哥蓋瑞。蓋瑞的情況非常特殊,他出生的時候腦部因缺氧而受損,使得他的心智發育只停留在六或七歲孩童的程度。60多年來,我看著父母照顧蓋瑞。他們幫他刷牙、梳頭髮,在安息日幫他打領帶。他很喜歡馬和牛仔,他們就帶他去看馬術競技和西部電影。他們對他付出了無盡的愛與關懷。很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這麼善待那些不一樣的人。很抱歉,我必須說,有些小孩 -- 甚至是活躍後期聖徒家庭的小孩 -- 對我哥哥也很不友善。他們不讓他一起玩遊戲,用難聽的話辱罵他,無情地嘲笑他。蓋瑞像孩子般,很快就會寬恕別人。他愛每個人、接納每個人。我認為除了我父母之外,這位特別的兄弟對於我在童年時期培養人生觀方面,比其他人的影響更大。有時候我人會想,復活之後是什麼樣子,就像阿爾瑪說的:「萬物都必回復到原來而完美的軀體上」(阿爾瑪書40:23)。那麼,我們就會認識真正的蓋瑞,我想我們會很感激我們為他做的一切美好事物,也會很難過我們有些時候沒有多愛他一點,對他的特殊情況多體諒一點。」以上是簡森長老分享當年那些小朋友不友善對待他哥哥不一樣的人的經歷,那麼我們成年人有否犯上同樣令人遺憾的事呢?


在舊約聖經裏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關於面對苦難及保持信心的故事,但今次想引用此故事看看和反照我們成年人如何犯上了同樣令人遺憾的事,在約伯記二章十一節裏提及約伯的三位朋友得知約伯所受的苦難時的反應:「約伯的三位朋友 -- 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 -- 聽說有這一切的災禍臨到他身上,各人就從本處約會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從以上的經文反影,相信上述三位人物都是約伯的至交好友,他們的到訪本應是約伯在極度痛苦及孤獨時的朋藉支持,但在約伯記第三章至三十七章的四次對話裏,正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反面教材,他們沒有易地而處來感受,體諒約伯所面對的挑戰及痛苦,反而是站在所謂的道德高地上,單憑表面上約伯所受的災難及在他痛苦時所發出的伸訴而判斷他是因他的不義才有這樣結果,而且不斷地以字正嚴詞地譴責約伯痛苦的伸訴。


很遺憾地現今教會群體裏也同樣發生類似的情況,總會榮休七十員亞歷山大. 莫里森 (Alexander B. Morrison) 的女兒瑪利敘述了一段不愉快的往事:瑪利在教會裏是一位積極活躍的姊妹,在福音的薰陶下成長,期望著美好的人生,及盼望將來能與配稱及心儀的兄弟到聖殿履行高榮婚姻,但不幸的是在她求學時期患上了情緒病,而且纏繞了她許多年,最嚴重的時候直接影響她出席教會的能力,很遺憾的是當時的女青年領䄂在沒有和她溝通及理解她的情況下,便斷定她因為不配稱而不願回教會。約伯記十六章二節約伯的回答是一句很大的警號:「這樣的話我聽了許多;你們安慰人,反叫人愁煩。」


耶穌基督在二千多年前降世時只是出生微賤地的馬糟裏,雖然在經文裏我們看到當時部份猶太人因祂的背景而不相信祂,而且帶有輕視的成分說:祂不是木匠的兒子麼?但我們在座的大部份人都沒有因為祂不一樣的背景而嫌棄及懷疑祂的神聖地位,並且願意步入水中接受洗禮並與祂立約:承受祂的名,承諾遵守祂的誡命,自願與哀者同哀,安慰那些需要安慰的人。耶穌基督很愛我們,知道我們善忘,所以設立聖餐來讓我們每星期重溫與祂所立的聖約,並且藉著每次聖餐的講道提醒我們最大的誡命莫過於儘心,儘性,儘力,儘意地愛祂,其次也相倣,就是愛人如己。無論那些人是如何不一樣,我們被教導的只有一個態度,就是秉承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榜樣及精神,施與沒有條件的愛。


這裏願分享一個多年前徐德志兄弟寄來的一個電郵故事。我不知道這故事的出處及真實性,但自己每次重看的時候都深受感動。


許多年前,湯普遜老師對著她五年級的學生們撒了一個謊,說她會平等地愛每個孩子!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前排坐著泰迪‧史塔特~一個邋遢、上課不專心的小男孩,事實上,湯普遜老師很喜歡用粗紅筆在泰迪的考卷上畫大大的交叉,然後在最上排寫個不及格!
某一天,湯普遜老師檢視每個學生以前的學習紀錄表,她意外地發現泰迪之前的老師給的評語十分驚人。
一年級老師寫道:「泰迪是個聰明的孩子,永遠面帶笑容,他的作業很整潔、很有禮貌,他讓周遭的人很快樂!
二年級老師說:「泰迪很優秀,很受同學歡迎,但他的母親罹患了絕症,他很擔心,家裡生活一定不好過!」
三年級老師擔心地說:「母親過世泰迪一定不好過,他很努力表現但父親總不在意,若再沒有改善,他的家庭生活將嚴重打擊泰迪。」
四年級老師慨歎:「泰迪開始退縮,對課業提不起興趣,沒有什麼朋友,有時在課堂上睡覺。」
直到現在,湯普遜老師才了解泰迪的困難,而深感羞愧,而當她收到泰迪送的聖誕禮物~別人的禮物用緞帶及包裝紙裝飾的漂漂亮亮,泰迪送的禮物卻是用雜貨店的牛皮紙袋捆起來~湯普遜老師更覺得難過,湯普遜老師忍著心酸,當著全班的面拆開泰迪的禮物,有的孩子開始嘲笑泰迪送的聖誕禮物:一條假鑽手環,上面還缺了幾顆寶石,另外是一罐只剩四分之一的香水。但是湯普遜老師不但驚呼漂亮,還帶上手環,並噴了一些香水在手腕上,其他小朋友全愣住了。
放學後泰迪‧史塔特留下來對湯普遜老師說:「老師,妳今天聞起來好像我媽咪喔!」  一等泰迪回家,湯普遜老師整整哭了一個小時,就在那一天,湯普遜老師不再教「書」:不教閱讀、不教寫作、不教數學,相反地,她開始「教育孩童」!湯普遜老師開始特別關注泰迪,而泰迪的心似乎重新活了過來,湯普遜老師越鼓勵泰迪,泰迪的反應越快,到了學年尾聲,泰迪已經成為班上最聰明的孩子之一。雖然湯普遜老師說過她會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但泰迪卻是她最喜歡的學生,一年後,湯普遜老師在門邊發現一張紙條,是泰迪寫來的,上面說湯普遜老師是他一生遇到最棒的老師!
六年過去了,湯普遜老師又發現另一張泰迪寫的紙條,泰迪已經高中畢業,成績全班第三名,而湯普遜老師仍是他一生遇到最棒的老師!
四年後,湯普遜老師又收到一封信,泰迪說有時候學校生活並不順利,但他仍堅持下去,而不久的將來他將獲得榮譽學位畢業!他再一次告訴湯普遜老師,她仍是他這一輩子遇到最棒的老師!
四年過去,又來了一封信。信裡面告訴湯普遜老師,泰迪大學畢業後決定繼續攻讀更高學位,
他也不忘再說一次,湯普遜老師還是他這一生遇到最棒的老師,而這封信的結尾多了幾個字:
「泰迪‧史塔特博士。」
故事還沒結束呢!你瞧!該年春天又來了一封信,泰迪說他遇到生命中的女孩,馬上要結婚了,泰迪解釋說他的父親幾年前過世了,他希望湯普遜老師可以參加他的婚禮並坐上屬於新郎「母親」的位置,
湯普遜老師完成了泰迪的心願。
但你知道嗎?湯普遜老師竟然戴著當年泰迪送的假鑽手環,還噴了同一瓶香水,是泰迪母親過世前的最後一個聖誕節用過的香水。
他們互相擁抱,史塔特博士悄悄在耳邊告訴湯普遜老師:「湯普遜老師,謝謝妳相信我,謝謝妳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讓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變(make a difference)!」
湯普遜老師熱淚滿盈地告訴泰迪:「泰迪,你錯了!是你教導我、讓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變,一直到遇見你,我才知道該怎麼教書!」

每一個來到這世界的人都是神所愛的兒女,而且被賦與不同的特質,來做就這個世界。千里馬和伯樂的故事是我們的借鏡,讓我們成為他人的伯樂,使到大家都能彼此被提昇。讓我們培養成為他人的伯樂,教義和聖約一百二十一篇四十一節提到聖職持有人運用聖職的準則,事實上這些準則是適用於所有的人,這些準則就是:“唯有藉著勸說,恆久忍耐,溫和,溫柔,和不虛偽的愛。”願新的一年大家都積極培養對他人的愛,對不一樣的人以伯樂之態度及基督的心善待。

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出生的讚歎

每年總會有許多不同的日子,有許多不同的慶祝活動,每一次參與這些活動時,內心開始浮起對所有這些慶祝活動背後意義的思索,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尋歡作樂和賺取世間的錢財才是這些活動的目的,而真正的紀念意義郤拋諸腦後,甚至踐踏當中的真正意義,聖誕節和復活節在香港的情況尤為顯著。當然没有耶穌基督信仰的人,他們的心中自然衹有長假期及玩樂的預備,伹那些有著耶穌基督信仰的信徒,亦有部份懷有這樣的心態去慶祝。每當回想這些事情時,心中的沉重難以釋懷。
在這個大前題引伸出的一個切身問題,就是究竟每一年的生日日子,我們應是紀念或是慶祝?紀念與慶祝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慨念及行為。女性懷胎十月的這個經歷,沒有任何人之兒女可以完全理解當中的意義,直至女性在擁有自己的骨肉孩子時才開始感受到生命的奇蹟。但男性則好像完全不能理解這個經歷及作出感恩的反應。所以如果我們(特別是男性)懂得如何紀念我們的出生,而不是去慶祝,那麼我們便開始理解生命的意義。
我們的出生決不是偶然的,當中包含了許多的人和事,亦包括許多靈魂的努力及許多的犧牲,才能有“我們“的出現;從啟示中我們知道太初是混純的,亦沒有所謂的世界存在,我們只是零散的物質,沒有所謂的進步及退步,更遑論甚麼是快樂或憂愁。耶穌基督,神的兒子及我們的兄長,組織了我們及帶領我們以靈體的狀態下去創造這個世界,好讓我們有一個的地方,在擁有骨肉身體的狀態下學習進步或選擇。從父母為了締造一個兒女成長的環境所作的努力,我們也許多少理解天父及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這便是第一個讓自己感到謙卑及需要感恩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被創造和我們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後,神的愛沒有停止的為我們的前境而締造了一個讓我們可以繼續進步的空間,祂知道死亡是這個進步的最大障礙,為了打破這個死亡的枷鎖,耶穌基督願意承受這個世人所不能承擔的任務,目的為要打開一條通往永恆進步的道路,雖然是這樣,祂沒有強逼我們去接受,只讓我們去選擇是否跟隨祂。所以在我們尚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以先,祂已預備了一條道路。每當思念及此,我便不期然地問自己,我們的出生有甚麼可以值得慶祝的地方。為了感恩,出生的日子更加需要用來紀念神給我們這個福分,來到這個世界學習。
或許有人會批評這只是宗教上的理論,我們的出生是身不由己;一段經約瑟斯密翻譯來的經文讓我有很大的體會;在摩西書六章三十六節: [看啊,​所有​事物​都​有​他們的​樣式,​所有​事物​無論是​屬世​或​屬靈​的,​都​是​創造​來​​為​我​作​見證​的;​在​天上​的​、​在​地​上​的​、​在​地裡​的​、​在​地下​的,​無論​在​上面​或​在​下面​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為​我​作​見證。]今日我們所感受到或體會的許多事情,不是偶然的或無關痛癢的鎖碎事,如以上的經文所述,它是為了向我們見證天上的情況也是一樣。我們細心思考及觀察,原來我們的出生過程和洗禮的過程也有其互相見證之處,(摩西書六章五十九至六十節)同時亦包含了重大的意義。這個觀察亦不期然再反問自己,我們的出生有甚麼值記慶祝的地方?為了感恩,出生的日子更加需要紀念神為了我們的幸福而預備了一位救主,好讓我們因為不同的原因迷失在世界路途上時,指引我們重返天家的道路。
我們的出生不是我們可以自取的,我們沒可能為自己帶來骨肉身體,神將這個創造的過程賦與了世人,其目的是讓世人能在正義的原則下分享創造的喜悅。女性在創造這個過程中也扮演著一個神性及功不可抹的角色,其中心靈上及肉體的犧牲是所有男性無法體會的;特別在醫學沒有現在那樣發達的年代,女性許多時候是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孩子的來臨。經文中亦有曾提及一個很大的教訓:被創造之物有何理由向創造者自誇自己的身份?(以賽亞書十章十五節)每當思念及此,我們的出生還有甚麼值得慶祝的地方呢?為了感恩,生日的日子不應只用來慶祝,而是需要在每年的同一日,向生我們下來的母親致謝,表達對她感恩之心;同樣我們亦需細心思考耶穌基所作的贖罪犧牲,在我們出生的日子裏表達祂給我們這個寶貴的機會來到這個世界。
中國一個傳統表達孝意的節日- 清明節,許多時都和自己的生日重疊,在當時還沒有許多人理會及慶祝所謂兒童節的年代,自己的出生日子便常給許多人拿來開玩笑;隨著時間的飛逝,這個本是開玩笑的話題現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自己有幸在母親有生之年克盡孝道,使她不會為自己的成長而操心,自己亦有幸在多年前開始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母親離開了的這些年,更懷念她的儀容及生活點滴。無論清明節會否到她的墳前拜祭,感恩的心則隨著時間的延伸而增長。所以讓她在靈的世界有機會獲得福音的祝福是心中最大的願望。
天文學的其中一段歷史是感恩及謙卑的一個反思,當年天文學者加里略發現地球是環繞太陽運行,這發現衝擊了當時所認定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理論,但這個發現卻遇上掌權者的自大和無知而窒礙了許多年,甚至在犧牲了許多學者的性命才得以確定,因而這樣才可以讓天文學知識的領域得以擴展。可惜的是無知和自大的情況在今日亦存在於某些掌權者和驕傲人的心中;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永遠看不到創造的奧妙;亦蒙蔽了他們的視野及窒礙他們的進步。
感恩的心讓我們有更大的空間去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美妙關係,同時亦讓我們更能理解神的愛及我們存在的神聖價值。我們的出生是蒙受很大的恩典及父母親的犧牲,才能來到這世上去經歷成長的祝福。

2013年5月12日星期日

轉向祖先的路


經過二十多年對族譜追尋的時光,終於在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露了耀眼的曙光,當日正式從唐叔手上接過了尋找多年的族譜,霎時感恩的心油然而起;雖然用了接近三十年的時間尋找自己葉氏的族譜,但在尋找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瑪拉基書裏所作應許的意義,與及堅持信念的重要,同時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障礙時,亦令事情的處理來得輕鬆。

回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聽聞家譜工作的時候,感覺好像當年希望申請出外傳道一樣那麼困難及渺茫,因父母親在自己年少的時候,已經經常說在他們年幼的時候,因戰亂關係及親人早逝,對長輩沒有深刻的印象;但為了儘一點力量,亦曾詢問父親他有否保存家譜紀錄,答案當然是否定,反而母親說曾見過父親那份族譜,但因日子久遠而不知去向。事情便這樣不了了之。直至在教會裏聽到許多教會成員分享他們尋找家譜的經驗。心中便起了一個念頭,為何大部份的教會成員在尋找家譜的時候總伴隨或大或小的奇蹟,我深信只要自己堅持努力尋找,奇蹟同樣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樣便開始了自己在這數十年的尋找家譜之路。

在茫無頭緒的情況下,詢問家中親屬長輩也得不著任何資料可以追尋,唯一可以做的事便是保持信心,不斷為了家譜的事情作出禱告及禁食,深信奇蹟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奇妙的事情終於發生,在九十年代當自己擔任主教的時候,一位受洗不久的年長教會成員,因患病而需要回鄉体養,得知他的鄉間原來是珠海,而且有一內地的親戚照顧他,在支聯會會長的同意下,自己單獨以主教的身分到珠海探訪他,他的親戚亦特地到碼頭接船,原來這位年長教會成員的親戚是當地政府的官員,所以在詢問了這位年長教會成員的病況後,便順道詢問自己鄉間的情況,他很熱心地幫我找資料,甚至駕車和我到鄉間探望鄉里及詢問鄉公所關於族譜的情況,初時滿懷希望可以一次尋找便可完成任務,但很可惜的是我拿著爺爺生前唯一的一張黑白照片詢問,當地的葉氏族人全不認識爺爺,而且結論是需要回澳門找一位父親口中曾及的一位長輩;當時是有失望的心情,但信念的心亦一直存在腦海中,深信奇蹟一定會出現。

在此前,母親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曾透露一些失散了多年外婆的資料,所以在臨離開珠海前的一刻,本著不妨一問的情況下,詢問那位政府官員是否有機會憑著一些零碎資料,可以找到那失散多年的外婆,在留下資料離開珠海後不出數日,奇蹟的事情便出現,那位在珠海的政官員很熱心地在這數日內,用不同的渠道幫我們找到遠在湛江的地方,聯絡上失散多年的親人。正因為這樣,使到母親可以在上世記九十年代初,終於可以在湛江這個地方,和她失散了相信有五十多年的外婆重聚;和母親一起到湛江與外婆重聚的那一刻,心情十分激動,深深感受母親這數十年的煎熬終於得到安慰,但亦不能全然理解,母親在她年幼時沒有了外婆照顧的日子是如何渡過。在整件事情裏,雖然暫時找不到葉氏的族譜,但心中永不會忘記這是一件多麼奇妙的事情,因為母親能在有生之年與外婆重聚,內心充滿無限感恩,雖然母親現時已經離開了人世,但自己深信母親是沒有帶著任何遺憾地離開的。

待母親的事情辨理妥善後,心中亦惦掛著族譜的事宜,心中曾盤算如何在澳門打聽那位長輩的消息,其中曾想到的方法是到澳門舊區,學傳道那樣在街上問人是否認識那位長輩,因聞說那位長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澳門是一位很出名的中醫師。但因有位教會成員說會聯絡他在澳門的親人,幫忙尋找那位長輩的消息,這樣自己便等了一段頗長的時間,自己亦好像放下了沒有多大跟進;直至數年前在新九龍塘教堂,重遇多年沒有見面的觀塘支會的一位姊妹,她本身是從澳門嫁來香港的,和她敘舊一番後,亦順道述說自己尋找族譜的事宜,很感謝她很快便找到一些有用的資料,原來她在澳門的母親認識那位長輩,可惜那位長輩已不在人世,但她的母親亦認識那位長輩的兒子,而且知道他大約的住處。

為了讓兒子有份參與尋根的過程,所以便特地全家到澳門,在那位姊妺提供的大約地區,詢問一些街上的人,和一些舊式的中藥鋪,甚至留下自己的聯絡電話,希望可以和那位親人聯絡,但是很被動的地等回覆。再一次感謝觀塘支會的那位姊妹,她主動來電詢問我們到澳門尋親的結果,在知道情況數星期後,她來電告訴我們,她回澳門探望母親的同時,幫我們找到澳門親人的電話。這樣終於可以和澳門的親人接上聯絡,同時對於尋找族譜一事上邁進了一大步。

和澳門的親人取得聯絡後,終於在澳門相約見面,大家初次見面時,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身分,在言談期大約知道他是自己的唐叔,不知是否第一次見面,當詢問族譜的事情時,他很直接了當地說沒有,但他亦提及祖墳的事宜,所以自己留下希望拜祭祖墳的心願,心中希望在祖墳的墓碑上或許能找到先人的資料。這個拜祭祖墳的安排終於在兩年後實行,在聯絡澳門親人關於這個行程安排時,原來所謂的祖墳,因多年前當地政府為了要收地發展,強行將歷代先人的骸骨起了,然後火化為一堆骨灰;所以便沒有了所謂祖墳和墓碑等的實物,但和唐叔提及除了骨灰外,有何方法去懷念我們的歷代祖先,他在那時便提及他手上有份葉氏族譜,而且承諾在我們回鄉祭祖時給我一份影印本,當我收到這個訊息時,頓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努力了這麼多年,終於開始出現曙光。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和父親及家人,三叔及唐弟妹一行七人早上抵達澳門,澳門的唐叔在碼頭迎接我們,在回鄉的路途上,唐叔親自將葉氏族譜影印本交到手上,自己既興奮但又有感覺責任重大地接過那份族譜。這次祭祖的行程,父親,我及三叔都各有所得,當然取得族譜是我最大的收獲;父親則很興奮的是能夠和失去聯絡的親人重遇,而且可以順道拜祭他年幼時曾照顧他的那位長輩神位供奉的地方;三叔則終於找到爺爺的骨灰安放地點位置,使他可以前去拜祭,他亦說這次行程還了他多年來的心願。

在追尋族譜的二十多年光景裏,回想整個過程是蒙得很大的祝福,首先是因多年前教會成員的分享,促使自己下定決心努力尋找,對於一切在尋找過程中遇到失望的事情,只視之為必然的事情,更軀使自己需要努力和堅持;第二是自己很榮幸地成為家中聯系失散親人的工具,讓父母親及三叔都能償還他們的心願。第三:在尋找期間總感覺背後有一股動力驅使自己需要堅持,每當回想先人在靈的世界的境況,瑪拉基書裏提及子孫之心轉向祖先的心的內在意義便油然湧入心內,對於經文的預言有更深一層的領會。第四:自己更深信每個人來到這世上不是偶然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命,其中之一是需要珍惜今生的時間,努力為促成整個人類家系的不死和永生而獻出我們的部分,使到我們不枉此生。

摩爾門經尼腓一書中提及當尼腓及他的哥哥聽從父親李海的吩咐,從耶路撒冷取回祖先紀錄一事上,自己亦感受到李海獲得紀錄的喜悅,當李海閱讀紀錄後向他的兒子們所作的反應,自己亦不期然地有同樣的反應,包括向兒子引伸部份祖先的經歷,與及預言我們忠信的態度如何影響我們的子孫。

在獲得族譜的紀錄後並不代表尋找祖先紀錄工作已完成,反而剛剛相反的是;現在才正式開始處理家譜工作,放在目前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將爺爺的身份連繫到族譜上,但自己深信問題只是暫時的,奇蹟會繼續出現。另外重新編寫及更新家庭歷史紀錄,與及好像摩爾門經裏眾先知那樣,一代一代地將紀錄留存下去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

步步為營

在自己的年紀漸長的時候,身體的狀態很明顯大不如前,而且部份零件亦開始出現問題。中年的三高問題亦開始成了不請自來的朋友,當然這個三高朋友不是甚麼良師益友,而且一時間亦不能擺脫它的痴纏。為了要和這個三高朋友保持距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要勤加做運動。

許多人對於做運動都有不約而同的藉口--就是沒有時間,自己不想有著同一的藉口,為了能夠有健康的身體與我所愛的人一直地在她的身邊結伴同行,亦因應上年工作岡位調到了尖沙咀上班之利,所以便決定在放工後定期由尖沙咀步行回家,以此作為實行運動的計劃。

每次步行回家的路綫都是採用直接和比較寜静的地方,好讓自己既可以在作運動的同時,亦可一面享受美妙的動人音樂,與及欣寞及觀察一些細微的生活節奏。

當踏出公司的環境後,首先是面對繁嚣的購物區,沿着彌敦道步行至佐敦道,心情上是輕鬆的,雖然是步行回家,但沒有絲毫的匆忙反應。

黃昏時的佐敦道充滿著下班及逛街的人
沿着彌敦道步行至油蔴地的時候便轉入窩打老道,眼前則是另一番境像,没有熙來攘往的購物人仕及遊客,衹有下課的學生及回家預備晚飯的家庭成員,從他們面上所散發出的歸家的期侍,亦好是讓自己代入了這個情境,感覺十分親近。

窩大老道廣華醫院的兩旁
生活有時充滿喜樂,有時也充滿驚喜及低沉的時刻,這些影響著個人情緖的環境隨著不經意的步行也可以得以在自己的手中掌握著。因自己可以選擇步行的節奏及可從旁細心觀察途人的反應,同時學習主動取回情緖起伏的主控權。
這是我步行途中最喜歡的一段路 ﹣喇沙利道。
沿著窩大老道和喇沙利道這兩路段,可以懷緬兒時所看過粵語殘片的景象,同時亦讓自己有一刻的零靜,從中思考每日所面對的種種挑戰,總會有過去的一天,當一切事情都過去時,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多少成長的經驗,以使自己更能明白大自然所給與我們的福份。

在路途最後的一個階段是踏入浸會大學的範圍,期間遇到許多年青的大學生,心裹總是浮起對他們的期盼,希望他們能夠珍惜他們現在所擁有的福份,包括他們所擁有的青春及活力,上一代的犧牲所帶出現時的學習機會及環境,懂得感恩地回報社會。事實自己亦很羡慕現時的年輕人可以擁有比較多的機會進入大學進修的機會,與年輕人多接觸亦可令自己不會更固執及無知。
浸會書院道的學生及其優美的環境
經過一小時二十分鐘的步行,終於望見家鄉。



在採取這個步行的方式來作為一個運動的方法,亦要面對很大的挑戰,堅持是最大的考驗,這數天的步行已經令自己腳部很疲倦;雖然表面上亦好像慳了回家的交通費,但更換損耗了的鞋所需的費用比慳回來的錢可能更多,但金錢已經不是考慮的重心;回想當年中學階段亦曾和二哥每天下課後由旺角步行回黃大仙的家中,好像現在是重捨年輕時的樂趣。但無論事情的發展如何,每當念及個人的健康對家人的重要性,相信這便是最大的動力。亦相信耶穌基督曾說過最大的誡命莫過於愛神及愛人如己,愛自己的家人便是所有行動的動力。

所以步行回家的計劃雖是為健康,好像題目的步步為營;但更深層次的是我們的身體是神所賜予的殿,我們有責任好好珍惜和運用這個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