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不一樣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人和事都不能憑外在的樣貌及表徵而斷定他們的實質價值和意義,在食物的文化上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外貌非常醜陋的皮蛋便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美食佳餚。但在西方人的眼中則敬而遠之,同樣地我們亦很容易因為人的外貌而茫下定斷,因而忽略了別人的潛能和真正的內在價值,榮休的總會七十員馬林.簡森 (Marlin Jensen) 長老分享了以下的一段往事:「我在一九四二年出生, 在這的兩年前母親生下哥哥蓋瑞。蓋瑞的情況非常特殊,他出生的時候腦部因缺氧而受損,使得他的心智發育只停留在六或七歲孩童的程度。60多年來,我看著父母照顧蓋瑞。他們幫他刷牙、梳頭髮,在安息日幫他打領帶。他很喜歡馬和牛仔,他們就帶他去看馬術競技和西部電影。他們對他付出了無盡的愛與關懷。很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這麼善待那些不一樣的人。很抱歉,我必須說,有些小孩 -- 甚至是活躍後期聖徒家庭的小孩 -- 對我哥哥也很不友善。他們不讓他一起玩遊戲,用難聽的話辱罵他,無情地嘲笑他。蓋瑞像孩子般,很快就會寬恕別人。他愛每個人、接納每個人。我認為除了我父母之外,這位特別的兄弟對於我在童年時期培養人生觀方面,比其他人的影響更大。有時候我人會想,復活之後是什麼樣子,就像阿爾瑪說的:「萬物都必回復到原來而完美的軀體上」(阿爾瑪書40:23)。那麼,我們就會認識真正的蓋瑞,我想我們會很感激我們為他做的一切美好事物,也會很難過我們有些時候沒有多愛他一點,對他的特殊情況多體諒一點。」以上是簡森長老分享當年那些小朋友不友善對待他哥哥不一樣的人的經歷,那麼我們成年人有否犯上同樣令人遺憾的事呢?


在舊約聖經裏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關於面對苦難及保持信心的故事,但今次想引用此故事看看和反照我們成年人如何犯上了同樣令人遺憾的事,在約伯記二章十一節裏提及約伯的三位朋友得知約伯所受的苦難時的反應:「約伯的三位朋友 -- 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 -- 聽說有這一切的災禍臨到他身上,各人就從本處約會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從以上的經文反影,相信上述三位人物都是約伯的至交好友,他們的到訪本應是約伯在極度痛苦及孤獨時的朋藉支持,但在約伯記第三章至三十七章的四次對話裏,正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反面教材,他們沒有易地而處來感受,體諒約伯所面對的挑戰及痛苦,反而是站在所謂的道德高地上,單憑表面上約伯所受的災難及在他痛苦時所發出的伸訴而判斷他是因他的不義才有這樣結果,而且不斷地以字正嚴詞地譴責約伯痛苦的伸訴。


很遺憾地現今教會群體裏也同樣發生類似的情況,總會榮休七十員亞歷山大. 莫里森 (Alexander B. Morrison) 的女兒瑪利敘述了一段不愉快的往事:瑪利在教會裏是一位積極活躍的姊妹,在福音的薰陶下成長,期望著美好的人生,及盼望將來能與配稱及心儀的兄弟到聖殿履行高榮婚姻,但不幸的是在她求學時期患上了情緒病,而且纏繞了她許多年,最嚴重的時候直接影響她出席教會的能力,很遺憾的是當時的女青年領䄂在沒有和她溝通及理解她的情況下,便斷定她因為不配稱而不願回教會。約伯記十六章二節約伯的回答是一句很大的警號:「這樣的話我聽了許多;你們安慰人,反叫人愁煩。」


耶穌基督在二千多年前降世時只是出生微賤地的馬糟裏,雖然在經文裏我們看到當時部份猶太人因祂的背景而不相信祂,而且帶有輕視的成分說:祂不是木匠的兒子麼?但我們在座的大部份人都沒有因為祂不一樣的背景而嫌棄及懷疑祂的神聖地位,並且願意步入水中接受洗禮並與祂立約:承受祂的名,承諾遵守祂的誡命,自願與哀者同哀,安慰那些需要安慰的人。耶穌基督很愛我們,知道我們善忘,所以設立聖餐來讓我們每星期重溫與祂所立的聖約,並且藉著每次聖餐的講道提醒我們最大的誡命莫過於儘心,儘性,儘力,儘意地愛祂,其次也相倣,就是愛人如己。無論那些人是如何不一樣,我們被教導的只有一個態度,就是秉承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榜樣及精神,施與沒有條件的愛。


這裏願分享一個多年前徐德志兄弟寄來的一個電郵故事。我不知道這故事的出處及真實性,但自己每次重看的時候都深受感動。


許多年前,湯普遜老師對著她五年級的學生們撒了一個謊,說她會平等地愛每個孩子!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前排坐著泰迪‧史塔特~一個邋遢、上課不專心的小男孩,事實上,湯普遜老師很喜歡用粗紅筆在泰迪的考卷上畫大大的交叉,然後在最上排寫個不及格!
某一天,湯普遜老師檢視每個學生以前的學習紀錄表,她意外地發現泰迪之前的老師給的評語十分驚人。
一年級老師寫道:「泰迪是個聰明的孩子,永遠面帶笑容,他的作業很整潔、很有禮貌,他讓周遭的人很快樂!
二年級老師說:「泰迪很優秀,很受同學歡迎,但他的母親罹患了絕症,他很擔心,家裡生活一定不好過!」
三年級老師擔心地說:「母親過世泰迪一定不好過,他很努力表現但父親總不在意,若再沒有改善,他的家庭生活將嚴重打擊泰迪。」
四年級老師慨歎:「泰迪開始退縮,對課業提不起興趣,沒有什麼朋友,有時在課堂上睡覺。」
直到現在,湯普遜老師才了解泰迪的困難,而深感羞愧,而當她收到泰迪送的聖誕禮物~別人的禮物用緞帶及包裝紙裝飾的漂漂亮亮,泰迪送的禮物卻是用雜貨店的牛皮紙袋捆起來~湯普遜老師更覺得難過,湯普遜老師忍著心酸,當著全班的面拆開泰迪的禮物,有的孩子開始嘲笑泰迪送的聖誕禮物:一條假鑽手環,上面還缺了幾顆寶石,另外是一罐只剩四分之一的香水。但是湯普遜老師不但驚呼漂亮,還帶上手環,並噴了一些香水在手腕上,其他小朋友全愣住了。
放學後泰迪‧史塔特留下來對湯普遜老師說:「老師,妳今天聞起來好像我媽咪喔!」  一等泰迪回家,湯普遜老師整整哭了一個小時,就在那一天,湯普遜老師不再教「書」:不教閱讀、不教寫作、不教數學,相反地,她開始「教育孩童」!湯普遜老師開始特別關注泰迪,而泰迪的心似乎重新活了過來,湯普遜老師越鼓勵泰迪,泰迪的反應越快,到了學年尾聲,泰迪已經成為班上最聰明的孩子之一。雖然湯普遜老師說過她會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但泰迪卻是她最喜歡的學生,一年後,湯普遜老師在門邊發現一張紙條,是泰迪寫來的,上面說湯普遜老師是他一生遇到最棒的老師!
六年過去了,湯普遜老師又發現另一張泰迪寫的紙條,泰迪已經高中畢業,成績全班第三名,而湯普遜老師仍是他一生遇到最棒的老師!
四年後,湯普遜老師又收到一封信,泰迪說有時候學校生活並不順利,但他仍堅持下去,而不久的將來他將獲得榮譽學位畢業!他再一次告訴湯普遜老師,她仍是他這一輩子遇到最棒的老師!
四年過去,又來了一封信。信裡面告訴湯普遜老師,泰迪大學畢業後決定繼續攻讀更高學位,
他也不忘再說一次,湯普遜老師還是他這一生遇到最棒的老師,而這封信的結尾多了幾個字:
「泰迪‧史塔特博士。」
故事還沒結束呢!你瞧!該年春天又來了一封信,泰迪說他遇到生命中的女孩,馬上要結婚了,泰迪解釋說他的父親幾年前過世了,他希望湯普遜老師可以參加他的婚禮並坐上屬於新郎「母親」的位置,
湯普遜老師完成了泰迪的心願。
但你知道嗎?湯普遜老師竟然戴著當年泰迪送的假鑽手環,還噴了同一瓶香水,是泰迪母親過世前的最後一個聖誕節用過的香水。
他們互相擁抱,史塔特博士悄悄在耳邊告訴湯普遜老師:「湯普遜老師,謝謝妳相信我,謝謝妳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讓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變(make a difference)!」
湯普遜老師熱淚滿盈地告訴泰迪:「泰迪,你錯了!是你教導我、讓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變,一直到遇見你,我才知道該怎麼教書!」

每一個來到這世界的人都是神所愛的兒女,而且被賦與不同的特質,來做就這個世界。千里馬和伯樂的故事是我們的借鏡,讓我們成為他人的伯樂,使到大家都能彼此被提昇。讓我們培養成為他人的伯樂,教義和聖約一百二十一篇四十一節提到聖職持有人運用聖職的準則,事實上這些準則是適用於所有的人,這些準則就是:“唯有藉著勸說,恆久忍耐,溫和,溫柔,和不虛偽的愛。”願新的一年大家都積極培養對他人的愛,對不一樣的人以伯樂之態度及基督的心善待。